中新網1月26日電 美國《僑報》25日刊澎湖民宿載《中國春節文化如何國際化?》一文,文章指,傳統春節的對外傳播,要多想想怎樣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對春節進行總結,讓外國人能夠很快的記住相對簡單的有形元素、精神元素。而且,簡化的元素不但要能夠被外國人接受,還得被中國人自己接受,願意親身實踐。
  文章摘新竹售屋編如下:
  春節在即,讓這個傳統節日國際化的話題再次熱絡起來。大陸央視春晚將再次請來國際巨星,相關部門也在全球SD記憶卡徵集“春節符號”,為將來的“歡樂春節”活動走向世界做準備。
  讓中國洗碗機春節也成為外國人關心、喜歡甚至會親身慶祝的節日,想必是做出上述努力的目標,也是春節國際化的主要內容。如果能如此,那自然是中國軟實力向外傳播的里程碑。
  一種文化的傳播必要婚禮顧問推薦經歷較長時間的演化實踐及潛移默化,而且這一過程還會受到文化承載民族的國際形象、國際地位、價值認同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其傳播必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但參照外國同類節日文化的國際傳播影響,還是可以總結出一點規律來幫助思考中國傳統春節國際傳播的效果。比如西方社會的聖誕節,其有形元素非常簡單易學,舉凡聖誕樹、聖誕老人和那句“聖誕快樂!”等。而春節相對複雜,比如春聯、包餃子,要跨文明傳播,面臨著語言、飲食習慣的障礙。
  其次,聖誕老人的傳說是聖誕節的精神核心,這種可以激發人們想象空間和情感寄托的精神資源恰也是其得到廣泛傳播的前提。而春節則相對缺少一種可供人想像和抒發情感的精神資源,畢竟那個名叫“年”的怪獸的傳說在華人中間的接受程度都尚且有限。
  此外,中國春節中的舞獅、舞龍、高蹺、跑旱船等集體慶祝形式非常類似許多國家都有的狂歡節。狂歡節在全球的傳播恰可拿來用作上述表現形式的呈現。只是,這些慶祝形式中的基本元素並非全部都可以國際化,其組織形式、編排方式都需要結合國外受眾的感受進行組織。
  傳統春節的對外傳播,恐怕要多想想怎樣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對春節進行總結,讓外國人能夠很快的記住相對簡單的有形元素、精神元素。而且,簡化的元素不但要能夠被外國人接受,還得被中國人自己接受,願意親身實踐。
  西方節日得以全球化,是建立在其本身完成現代化的社會基礎上,而中國春節所處的社會,仍在轉型期。正因此,中國春節中一些元素正在被遺忘,這恰與中國社會結構及人們觀念的變化同步。所以,當中國社會完成現代化的轉型,那時中國春節的樣式也將更易於被外國受眾接受。(鐘海之)  (原標題:美國《僑報》:中國春節文化如何國際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03aigt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