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著戲服的李寶鳳和兒子、兒媳及孫子的合照
  央廣網蚌埠10月8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果問,起源於安徽的地方戲有哪些,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黃梅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在同一年同一批,還有一種安徽的地方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但是這種戲,眼下會唱的人並不多。它的名字叫“泗州戲”。
  在安徽蚌埠有一位81歲的老人,名叫李寶鳳,知道泗州戲的人,相信都聽過這個名字。她4歲學泗州戲,10歲就唱紅了黃淮兩岸。然而,這位曾經的名角,卻今天面臨泗州戲“無人聽、也無人學”的窘境。
  如今老人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在北京唱一齣地方戲。於是她多方呼籲,最近甚至還動用了“公益眾籌”的方式,募集3萬元,就是為了能完成這個夢想。地方戲傳承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李寶鳳老人的夢想能否實現?
  李寶鳳:為了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現在當地有些不太重視這些事情。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也就是說安徽省蚌埠市淮河兩岸一枝花,再不傳承就沒有了。
  今年81歲的李寶鳳老人,因為有些耳背,所以說話聲音很大。她說自己這兩年身子骨愈發不硬朗了,別人說話語速快了,她聽起來吃力,有時就乾脆不聽。不過,這個曾經的泗州戲“武旦皇后”,依然捨不得這一身華麗的行頭。除了武旦,彈琵琶、打武場,她生旦凈醜都可以扮。
  這是就是李寶鳳老人的泗州戲唱段。泗州戲是安徽四大劇種之一,距今有200多年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4歲時就開始學泗州戲的李寶鳳,10歲就唱紅了黃淮兩岸。1957年,她在北京接受了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回憶起當年,李寶鳳笑著連連擺手:
  李寶鳳:回憶以前的風華,哈哈,那是不行的。以前畢竟是以前呀。在鎮江演出,從來沒出過客滿,我一個人演了17個客滿。在南京,我一個人兩邊跑著演。  

  然而,半個世紀之後,“泗州戲”風光不在,如今更是淪為蚌埠公園裡的地攤戲,七八個人露天唱一臺,收穫不足百元。泗州戲傳承人、李寶鳳的孫子呂咸蔚說,當年奶奶的劇團,也因為老人的退休,在1992年時解散了。據他瞭解,眼下全國會唱泗州戲的年輕人,總共不過十幾個。
  呂咸蔚:整個安徽省皖北這一代,從事泗州戲的也就100多人。像我這麼大,會唱戲的幾乎就沒有了,青黃不接,最年輕的演員也就40多歲。
  看著一柜子的戲服落滿了塵埃,李寶鳳在年近80歲的時候做了一個決定——以自己的名義重建公益劇團。然而,重建之後的劇團依然無戲可演,演出費也無法滿足日常開銷。於是,老人有些天真的夢想,能不能去北京唱一場戲,擴大一下影響力:
  呂咸蔚:我祖母她覺得畢竟權威的文化人都在北京,她希望到北京演出能給中青年演員打打氣,希望他們還能有信心傳承泗州戲。第二就是希望得到各界人士以及當地政府稍微關註一下。
  李寶鳳想到北京唱戲的夢想,在心裡轉了許多年。但一個81歲的老人,沒有門路、也沒有錢,如何負擔劇團來回的吃穿用度、租借場地的費用?又怎麼做宣傳?這確實愁壞了這個曾經的“武旦皇后”。一個偶然的機會,同樣是媒體人的申志民,在一次採訪中無意間得知這件事情。於是,事情在今年夏天,終於有了轉機。
  曾經的武旦皇后,今天只想到北京唱出戲。她一沒門路,二沒錢,但她的公益劇團在北京唱戲的費用只需3萬元。輾轉經朋友介紹,一個名叫“和公益”的組織從8月份開始為李寶鳳籌款。
  項目發起人之一申志民:在李寶鳳奶奶家裡,我看到了很多的戲服。我問這些道具,你多長時間沒用了?她說,好久了。她說,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去北京唱台戲,已經想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沒有實施。現在社會上對地方戲的關註越來越少了,這讓老太太失落。她說,來北京唱戲,不僅是自己的心愿,而是想通過唱戲的形式,讓更多人來關註地方文化。  
  然而,第一個月的微博籌款,只籌集到寥寥1000多元,失敗了。9月底,“和公益”開始在微信上,通過朋友圈的形式給熟人推送“我夢想來北京唱臺地方戲”的眾籌項目。所有捐款的人,都可以得到李寶鳳在北京唱戲的門票。熟人眾籌的方式最終奏效,4天之後的9月27號,998人捐滿了3萬元。
  “和公益”理事長何永強:可能這個跟公益的大環境有一定關係。在微博上近幾年關於公益的負面讓捐贈人的信心降低不少。朋友圈和微信是熟人籌款,信任度高一些。籌款只是一個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捐款人的保護鄉土文化的意願,能夠很好的實現。如果錢花不好事辦不好,以後再籌款就難了。
  雖然錢籌到了,李寶鳳在北京唱戲的夢想在11月1號也會實現,但申志民依然有些憂慮。眼下,不光是泗州戲,我國地方戲劇種的消亡趨勢非常明顯,只剩下100多種。申志民一方面認為,他們這種“公益眾籌”的新嘗試,來做包括地方戲的文化保護,是可行的。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是否可以持續,仍是個問題:
  申志民:特別意外,公眾對地方文化實際還是很尊重熱愛的態度。我覺得把類似眾籌作為參與地方戲文化保護項目,哪怕做一次小小的轉發,也是一份公益的力量。但是眾籌不能濫用,最讓我擔心的就是這種朋友圈的“殺熟”。能不能通過更多、更有趣的項目主推,來完成我們善款的實現。
  多年一直致力於保護鄉土文化的“和公益”理事長何永強則認為,像“泗州戲”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在於“傳承”上。最終,保護的重點,還是“教育”二字:
  何永強:鄉土文化有很多形式,歌舞類的、手工藝品、口述的歷史,對鄉土文化的保護,主要是鄉土教育。因為只有傳承,才能把鄉土文化的價值,給發揚、保存下去。  (原標題:81歲名角夢想到北京唱出戲 盼地方戲擺脫“無人聽”窘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03aigt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