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唱名和音名聽到了一個個的絕對音高? 還是聽到這整個曲子所帶給你的節奏及調式的感覺? 能否聽想到且唱出最後一個音是大調?還是小調? 能否立刻聽的出一連續音或最後一個音的絕對音高? 這兒不是要考聽音,而是要提供一個問題:在音樂教育中,絕對音高及相對音高(調性的認識)所扮演的角色! 有關於音名(Fixed Do)及唱名(Moveable Do)的問題。在音樂教育上的使用是爭議許久,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可能要先考慮一下在音樂聆的聽過程中,音名及唱名在這個經驗中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來決建築設計定我們提供給孩子的教學法中,這二個人為符號的使用該有什麼樣的差異。 音名,是每一個音高的絕對名字。例如,C,D,E,F,G,A,B,再加上升降。也就是,不管在任何樂器,只要所發出聲音的挀動頻率是屬於某一個音高,如一個音高的挀動頻率是442的話,這個音的國際標準音名就稱為A。再精細一點,鍵盤上的每個A都不樣,名稱有: A1,A,a,a1,a2,a3…這些都代表不同的 “A” 音。每個音有固定的挀動頻率,詳細內容可參考樂理書籍,在此不於多述。 唱名,是在音樂流動時,針對音與音褐藻醣膠之間的相對關係所設計的另一個符號。因為電腦沒法打注音,故用英文拼音表示,不管在任何的音高上,皆可彈出下列音與音之間的關係: Do,Re,Mi,Fa,Sol,La,Ti,Do。(第七音,唱為 Ti。而不是我們所唱的Si)。 為更清楚地闡明音名及唱名的關係,容我舉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名字,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就一定是所指的那個人,如你我的名字。但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稱謂使用。例如,在學校,可能這個人就變 成某某 老師,在朋友圈可能另有綽號,在家房屋出租裡,父母也許稱這個人為”小毛” 或 “老么” 等任何的小名,但,這個人的 “音名”—姓名,一定就是身份證上的那個名字,而這個人的 ”唱名”—綽號,小名等,同樣的一個人,但綽號則隨著場合的不同而不同。 音名,就如同姓名,指的是特定的一個音高。唱名,如同綽號,一個音高可有不同的唱名。同樣的一個標準音 A,在A 大調是,唱名是Do,在G大調時,唱名變為 Re,在F大調時,又變成了Mi。 了解了這二個系統的架構後,可以開始討論這二個系統倒底在音樂上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當買屋網我們在聽”音樂”時,(不是單一個音高),我們所聽到是一個音與音架構起的關係? 還是一個個音高出現的順序? 一般人聽到的是音與音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一個個音高的出現,也不是單單二個音之間的音程,而是整個曲子的音階及隱伏的和聲行進給我們在認知上產生的一個特定感覺,稱之為調性,其中包括大調,小調(有自然,和聲,旋律三種小音階),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Locrian,全音音階,日本小調音階,藍調音階 等等。每個不同的調性就好像前面所提的不同環境,同樣的租辦公室一個音高在不同的調性中有不同的唱名。 在小蜜蜂這個曲子中,不管用什麼調子演奏,相信大家的認知一定是 ”聽到” 如下的旋律架構: Sol Mi Mi,Fa Re Re,Do Re Mi Fa Sol Sol Sol 在當孩子接觸樂器時,在演奏F大調的小蜜蜂時,他所 “看到” 的,及”演奏”的郤變成: Do La La,Te(降Ti) Sol Sol,Fa Sol La Te Do Do Do 如果換成降A大調時,孩子的挫折可想而知。更重要的,這個混亂在往後音樂生命中對轉調的學習更是一大障礙。 聽到的郤和看到的,及演奏的完全不同。這是在音樂學濾桶習的過程中一個很大的不協調。問題出在哪? 問題出在教學文化上所使用的音名,唱名教學上。 在孩子歌唱或聆聽音樂的時候,應利用唱名系統幫助孩子建立調性在聽覺認知上的架構。例如,太湖船,快樂誦唱起來,聽起來,都能夠判繼出是結束音在Do,是一個大調的曲子。而梅花(忘了是哪個六年級版本,是貝多芬的曲子),是和聲小音階的架構。 當樂器及樂譜一旦在教學上呈現,它們所代表的單一音高--如鋼琴二個黑鍵前的白鍵,及下一線上的音—都為一個特的音高,應稱之為C,而不是Do。在教快禮服樂誦(G大調)的同時,若學生看到譜,教師應範唱及解釋Do在G 這個音高,而太湖船則是Do 在C 這個音高(是C大調吧,如果沒記錯的話)。而不是讓學生看著快樂誦的曲子竟然唱成 (最後一句) Sol Sol La Ti La Sol Sol。對音樂性向比較高的學生心中馬上有個問題--明明聽到的不是這個樣子啊!!!!!!! 而且,最重要的,有仔細想過的音樂教師自己也很清楚真的不是這個樣子! Fixed-Do的提倡,Dalcroze (1865-1950)的貢獻是最大的,本世紀第一個影響全世界的音樂教學法。我們都是在這個教學法的無形酒肉朋友影響中,經由殖民時期日本教育的引進學習學校音樂直至今日我們自己都當老師了。Dalcroze 他的論點是要利用固定Do這個系統來培養孩子的絕對音感,但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歷練及眾多的研究證明,在General Music Education 上這個系統的弊多於利。(請別誤會我對Dalcroze 這個教學法有任何的偏見,這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教學法,況且,沒有一個教學法是完美的),這個現象只是音樂教育史在經歷了Dalcroze,Orff (利用樂器),Kodaly (利用手勢),Suzuki(器樂教學)及現今的Gordon (調性及節拍燒烤的強調) 這個演進的過程中所探討出來的一個結論. 因為升Sol即唱為Si,所以第七音應改唱為Ti。這個習慣自己也是改很久才改過來。有沒有必要改? 答案是非常地必要。在許多許多調性是Harmonic Minor(和聲小音階)音樂中,第七音是升的,這個音在教孩子的時候,沒有這個功能符號--Si的話,這升七音該如何”唱”出來?。 唱名,如此構成一個完整的音樂表達系統。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節能燈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03aigt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