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歲的老七在蘇州溺水去世後,邳州村民劉向明養了10個娃的事情引起關註。日前,在蘇州相關部門的安排下,劉向明一家帶著行李回到邳州,借住在二弟劉向成家。6月9日,劉母對記者說,三兒子也常年在外,生了8個孩子。加上二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一共為她生了19個孫子孫女。(6月10日《現代快報》)
  劉向明生了10個娃,他弟弟生了8個孩子,無論是不懂避孕,還是別的理由,如此大規模生兒育女,說明他們既缺乏必要的性知識,而且貧困到無錢墮胎自己接生。如今,父母連孩子生日都記不清,可見平日生活質量之低。同時,也說明政府責任部門的社會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但沒有及時普及計劃生育知識,在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時也無視其存在。如果不是老七的溺亡悲劇,恐怕劉向明一家還無法擺脫這個魔咒。
  因為,劉向明是典型的社會邊緣人群,沒有合法身份,沒有收入來源,沒有固定住所,沒有發展技能,只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社會評價比較低,所以往往被忽視。他們也缺乏改善社會聲望的辦法,只能依靠弱勢博取同情。更重要的是,這些邊緣人群在遭遇社會管理的疏漏之外,更存在著嚴重的精神貧困現象,例如他們竟然像原始人一樣不知道避孕方法,更不知道陷入困境時該向誰去求助。
  如今,公安、計生、民政聯合工作,幫孩子落戶,讓孩子上學,可以暫時緩解劉向明一家的困頓。要想徹底幫助這一家人,還要提高劉向明夫妻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在人力資源市場競爭,並獲得恰當的收入。只是,就算通過政府和社會的救助,劉向明一家得以舊貌換新顏,但更多無人關註到的邊緣人群呢?
  毫無疑問,為了救助邊緣人群,必須彌補社會治理的短板。首先,社保、計生等社會治理工作應當全覆蓋,既包括市民,也包括民工,更包括流民,這樣就能為劉向明一家提供發展的基礎,而不是徘徊於生存線上過度生育。其次,應當為邊緣人群融入社會提供一個完善的制度渠道,例如鼓勵劉向明等參與免費技能培訓,通過提高邊緣人群的素質,讓他們有能力有意願追逐更好的生活方式。再次,城鄉二元決定人身份的體制應當改一改,社會治理時應當拋開戶籍等額外因素,把人當做治理的對象。
  一言以蔽之,讓失語的邊緣人群得到制度救贖,劉向明等人方能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否則,只能發現一個救助一個,在讓很多人飽嘗苦難的同時,還浪費人均不多的社會資源。
  文/趙查理  (原標題:讓失語的邊緣人群得到制度救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03aigt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